依法铲除网络暴力人人有责
2023-06-15 17:04 来源: 都市时报
最近,网络暴力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
上月底,武汉一小学生在校园被车撞压夭折,一起谁都不愿看到的悲剧事件,既然发生了,可以依法依规解决,但网络上涌现很多针对孩子母亲杨女士的低级庸俗言辞。几天后,杨女士坠楼身亡,当地警方表示,正在对网络言论是否与杨女士之死有关联展开调查。
前几天,40名来自浙江的游客在大理洱海一家知名餐厅用餐,4桌消费了2508元,每桌有8个荤菜,虽然人均不到63元,但其中一名游客在自媒体发图文说餐馆宰客,评论区附和者众。直到这两天,很多大理网友在评论区摆事实讲道理,力证这顿饭绝对是正常消费。一段时间以来,这种给云南旅游抹黑的帖文时不时冒出来,让人感觉像吃到苍蝇。我希望我们的文旅部门调查取证,有则改之,并昭告天下,如果没问题,可以起诉发帖人污蔑、诽谤。同时,我们在网络评论区与人争辩时,也要注意分寸,不要爆粗口、搞人身攻击。
这两天最热的事件,是一名在腾讯公司实习的川大新闻学女研究生,在广州乘地铁时,怀疑车厢内一名农民工大叔偷拍自己,报警后,经警察查证并无偷拍行为。本来,这名女生此时就应该向大叔和警察致歉,谁知她不仅不道歉,还把此事发在网络上,言辞间充满傲慢和对大叔的侮辱。大叔的儿子从网上得知此事后报警。经警方调解,女生向大叔道歉,大叔也选择原谅了她。但事情没完,腾讯公司迅速取消这名女生的实习资格,并抹除她在公司工作过的一切痕迹,而女生所在的四川大学,还在研究如何处理。
最夸张的事发生在前天,知名科学家、曾经离院士头衔仅一步之遥的饶毅教授,发帖说院士增补工作中有行贿受贿行为,中科院发言人马上回应称,如果饶毅有证据,请拿出来,否则闭嘴。饶毅随后删帖,但截图和评论已经在网上大范围传播。
从互联网普及以来,网络暴力相生相伴,从未绝迹,给社会安定和个人生活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引起国家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起草并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被称为“惩治网暴20条”的指导意见,对网络暴力的表现方式和适用法条进行了充分的规定和说明。意见特别强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启动公诉程序的职责,比如,公安机关有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网络侮辱、诽谤犯罪及时立案的职责,并要求加强立案监督工作;明确人民检察院针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网络暴力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责,均有利于激活“维护正常网络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力量”。
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暴力的法治程序基本属于“事后处置”,虽能够发挥较大的威慑和警示作用,但并不能实现网络暴力的源头治理。往往,公检法对作奸犯科者进行处理时,当事人或者机构已经受到了无法弥补的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更广泛的普法教育、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公民真正领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需守法遵规的含义,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网络暴力。(春城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