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小实事 撬动大民生
2022-12-02 18:03 来源: 昆明日报
物业管理闹心、噪音扰民常在、邻里纠纷不断、社区无一片完整空地、“15分钟社区服务圈”形同口号、防洪排涝设施欠账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推进难……这些都是群众不时“吐槽”的事,是小事,更是民生大事;是难事,也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事。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做好这些小事,快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为此,昆明专门出台文件,全面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文件明确提出,将围绕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实事,整合内部资源、统筹社会力量,快速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通过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推动社会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人民共享,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自治意识,努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当好全省排头兵。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懊裆∈凳隆北旧砭褪且患檬?,一个“实打实”的项目。其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清晰可见。与以往不同的是,“民生小实事”着力创新工作方式和实施路径,坚持群众提议、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的理念,建立健全事由民议、策由民定、财由民理、事由民办、效由民评的长效动员机制,推动居民主动自发解决公共问题,让“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推动政府治理、居民自治和社会协调良性互动,实现民生工作服务民需、尊重民意、体现民愿。实现社会治理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从“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把“民生小实事”做成“社会治理大项目”。
项目路线图是,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以项目推动治理路径从条块分割向系统治理转变,发展动力从外在驱动向自我发力转变,不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文件明确了2022年至2025年各县(市)区的“民生小实事”任务书。从“全面推行,形成典型案例”到“深入推进,形成群众自主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再到“深化细化,擦亮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品牌”,最终达到群众自治能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民生小实事”项目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精准服务。比如项目分为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居住条件、群众生活便利、方便交通出行、生态环境提升、丰富文化活动、保障公共安全、民生保障服务和其他群众需求九大类别,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开头提到的那些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在类别“清单”中。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打造安全安心的社会环境,让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