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一百元约_qq300块2小时快餐,100元三小时约,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

当前位置: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 > 公示公告

2022年二季度“云南好人”昆明市候选人推荐公示

2022-05-27 13:55   来源: 昆明文明网
根据云南省文明办推荐选送“云南好人”相关工作要求,予以对2022年二季度5月昆明市拟推荐候选人吕黎明,王宪武、何敏2名(组)候选人予以公示。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异议,可通过书面形式向昆明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处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2年5月27日至6月2日

联系电话:0871-6316925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市级行政中心综合楼308室

邮编:650500

2022年5月26日

昆明市文明办

吕黎明:昆明知青难忘第二故乡 助力江东教育脱贫
 
吕黎明,男,1951年5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退休干部。过去流传一句话:“望见江东坡,眼泪往下梭”,用来形容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江东乡之高、远、寒、穷、苦,让人望而生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在江东乡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的汗水,如今本应安享晚年的他们仍不忘第二故乡,为第二故乡的“扶志扶智”倾注无限心血——他们是由曾在芒市江东乡、五岔路乡插队的昆明知青及其亲友组成的“大爱江东”爱心群体,而吕黎明正是这个爱心群体的发起人之一。

知青难忘第二故乡 发动社会各界助学脱贫

1969年吕黎明和其他知青一样,从昆明来到江东乡仙仁洞插队,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给予了他很多的关爱,让他在举目无亲之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后来他回到昆明工作,江东仙仁洞成为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曾多次回到江东仙仁洞看望乡亲们。2012年,当他再次来到江东乡仙仁洞,看到第二故乡仍有许多乡亲们生活艰辛、子女求学困难时,萌生了要资助孩子读书,从根源上帮助家庭脱贫的想法。他的这个念头,在亲友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于是曾一起在江东乡、五岔路乡插队的知青林飞、林小佳、岳雷、吕志敏等人,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开始了他们的爱心助学之旅:对当地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每个人每月资助300元。从2012年开始资助9名学生起,发展到今年已经有65名学生(其中江东乡56名、五岔路乡9名,建档立卡户11名,有汉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接受资助,资助人也从2012年最初的4名增至45名,涵盖老知青、在职和退休干部、金融界高层、大学教授、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甚至小学生,还有海外华人等,年龄最小的9岁用压岁钱资助,最长的72岁,有的老人退休工资甚至仅有2000多元。团队这些年来累计资助资金超过百万元。受资助的学生,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都有,其中有在校大学生18人(含研究生1人),吕黎明等爱心人士表示,只要受资助的学生能读研、读博,他们都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各方面的帮助。

每年寒暑假,吕黎明、林飞、阎庆红、黄显初、张晓华、孙志红、范道同等人都会相互邀约,到江东乡和五岔路乡探望受资助的孩子们,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近况,返回昆明时又带回新的受资助对象的资料,为他们联系资助人。即使他们大多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也从未间断。

传递爱心善举 受助孩子反哺家乡教育

吕黎明等爱心人士的善心义举在受资助的孩子身上也进行着传递。现就读于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小娇(化名),是首批受资助的学生之一,她不仅每个季度都收到西南林业大学龚教授打给她的资助费用,而且在中秋节、端午节时,吕伯伯、龚伯伯及其他资助人都会请在昆明读大学的受资助学生欢聚一堂,送给他们月饼、粽子、水果等,这让身在异乡的她们倍感温暖。小娇说:“这些资助人,不仅是经济上帮助了我们,更是我们走好人生道路的导师,他们能在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消除疑虑。我们现在有好多心里话、以及毕业后的打算等,都愿意跟他们讲,听取他们的建议。我们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所能,把爱心传递给更多人?!苯衲晔罴?,小娇报名参加了芒市大学生返乡志愿队,和其他9名志愿者一起来到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参加志愿支教活动。“我们和这里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辅导他们做功课,教他们音乐、绘画,学习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当地大多数学生是德昂族和景颇族,我主要负责教他们普通话?!毙〗克?,“在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font>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被吕黎明他们的事迹感染,加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有的选择了结对帮扶,有的捐赠衣物、教学用具,有的赠阅报刊......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奉献爱心,传递满满的暖意和正能量。

王宪武、何敏:乡医伉俪自配“救护车”守护1700多位村民健康


  
王宪武,男,彝族,1984年3月生,中共党员,何敏,女,彝族,199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噜姑村委会卫生室乡村医生、药剂师,二人系夫妻。尽管白大褂上沾满了泥巴,他们还是十年如一日地开着自配的“乡村救护车”穿梭在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噜姑村委会下辖所有自然村里,挑起了全村1700多人的健康保障任务。他们就是“自配”乡村救护车的禄劝县翠华镇噜姑村委会大噜姑村的乡医王宪武及其爱人何敏。王宪武、何敏获评2021年“昆明好人”荣誉称号。

自配“乡村救护车”打通百姓健康交通线

王宪武所在的噜姑村,共有485户人家,人口超1700人。因为整个村落地势山高坡陡,房屋建筑错落繁杂,所以王宪武每一次家庭走访、巡诊送药都非常困难。但因为条件限制就不治病救人在王宪武看来是行不通的,四季轮转、天寒酷暑是困不住王宪武和何敏的脚步的。他们骑车加步行,翻山越岭,汗流浃背,深一脚浅一脚的身影,村民都看在眼里。多少次摔倒在地,白大褂上沾满了泥巴,夫妻俩总是相视一笑,爬起来继续前行?!拔叶源遄永锏拿刻趼?、每户人家、每个患者都是了如指掌的。尽管我们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出发,但还是发生过赶不上救治的情况。当时听着乡亲的叹气声,我心里像针扎一般,如果时间不耽搁在路上,患病村民的生命完全有可能‘夺’回来的?!闭饩褪峭跸芪渚龆ù盥虺档脑?。但是2016年,王宪武、何敏夫妻月收入加起来才几千元,母亲常年生病需要钱,村民吃不起药王宪武还会自掏腰包,两口子几乎没有积蓄。想买车,难!“我们可以贷款,日子再紧点总能省出来”王宪武安慰妻子说。

夫妻俩一咬牙,就这样几天后,王宪武“自配”的乡村救护车开回了村里。夫妻俩没想到,这辆车给全村带来了多大的“福利”。邻村有人误食农药,王宪武驾车火速赶到,采取简单的应急措施后又火速送往县医院。原本40多分钟的路程,他仅用了20分钟就赶到了县医院抢救室,因抢救及时,村民的命保住了;隔壁邻居不慎砍断了手指,王宪武二话不说,发动“乡村救护车”拉着伤者火速送往县医院,手指保住了……

王宪武每年看诊1500余人次,出诊上百次,村民坐车他从不收费,他常说,“救护车就是用来救命的,赚救命钱不道德”。村镇卫生院的王科长常跟同事们说,“王宪武这个人太吃得苦了,村里人现在都离不开他”。

“乡医伉俪、造福山村”是朋友们为这对夫妻打上的“标签”。

以“室”为家,筑起健康防疫的钢铁长城

村里人依赖王宪武,他更不放不下村民。卫生室的灯常年亮着,山里气温温差大,感冒生病是常有的事。白天要下地干活,生病也要忍到晚上再来瞧。为此,夫妻俩决定以“室”为家。八十岁的母亲交给哥哥照顾,两岁的女儿送到岳母家成了“留守儿童”。每个月回去一次,给母亲量量血压测测血糖,再去给女儿送点零食衣服,就要连夜赶回诊室?!懊话旆?,晚上还有人要输液,不能耽误他们治疗”,每次离开时王宪武都会说这句话来哄母亲和女儿。是搪塞,也是现实。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王宪武主动请缨奔赴“战场”。每天在路口值守十多个小时,全程不得离岗。过往车辆和行人较多,量体温、登记行程、健康询问等流程一样也不能出错。战斗在最一线,也就意味着被感染的几率会增加。虽然王宪武也会担心,但在工作中,丝毫没有退让。监测过程中,做到了不漏一人、科学严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这是一名普通基层医护人员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