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一百元约_qq300块2小时快餐,100元三小时约,附近学生200元随叫随到郑州

当前位置: 中国昆明文明网首页 > 道德建设

郑棋元:90后技师越挫越勇世界技能大赛展风采

2022-12-29 10:01 来源: 昆明文明网


郑棋元,男,汉族,25岁,云南技师学院任实习指导教师,正高级工程师,电工高级技师。2018年来,郑棋元获得多项表彰奖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首席技师、云南省技术能手、云岭工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兴滇人才奖获得者、获得安宁市“螳川人才培育”优秀人才配套奖补人员;第六届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个人”。
越挫越勇 初心不改
2012年,郑棋元来到云南技师学院就读,开启了他的技能报国之路。2014年初,他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云南省选拔赛,并以第1名的成绩获得参加全国选拔赛的资格,但在全国选拔赛时,因经验技术积累不足遗憾错失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机会。2016年,他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拔,并以全国第2名的成绩首次跻身中国国家集训队,但在更进一步的赛队遴选中,郑棋元一组惨遭淘汰。
2018年初,云南技师学院正紧张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选拔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开始厉兵秣马,学院鼓励郑棋元重头再来。正在云内工作的郑棋元心中又燃起了世赛梦想的火花,毅然报名参赛,立志报效国家。他明白,只要超越自己,追求精益求精的技能,就一定能成就未来。
锐意创新 精益求精
返校后,郑棋元扎身于移动机器人各项技能训练中,别人休息时,他一个人在实验室反复训练模拟操作。移动机器人最重要的,是实现移动速度与精确度的完美结合。世赛任务需要在10分钟内完成,为了使移动机器人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快,他反复与团队成员交流思路,对细节进行优化测试,力争把每一个小细节做到极致,哪怕仅仅为了再快零点几秒。
为了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郑棋元索性把机器人搬到住宿房间内,把床拼在一起当作临时场地用,在房间里练习拆装。但房间里加工零件噪音太大,为了不影响周围人休息,他和搭档只能缓慢地加工,把噪音降到最低,压着嗓子说话,平时只需要几分钟完成的零件加工,他们需要花1个多小时,结束时已是凌晨。就这样,他白天在基地专注训练,晚上回到住宿房间继续摸索。
在2019年4月的集中选拔赛中,为能够代表中国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郑棋元决定对机器人进行优化,使机器人由每次抓取1个球提升至每次抓取3个球。经过多个夜晚的准备,郑棋元和搭档终于完成了机器人的改进,任务完成时间较优化前缩短了30%以上,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郑棋元和搭档出色地完成比赛,成功拿到了世赛“入场券”。
沉着应战 为国争光
拿到“入场券”的郑棋元很受鼓舞,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前方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有东道主俄罗斯队、五连冠韩国队,历届强敌日本队等众多对手。他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当穿上国家队队服的那一刻,郑棋元深知他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中国,他技能报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世赛备战的5个月里,郑棋元没有一天松懈,经常训练到深夜,辗转在北京、广东、云南、南京等集训基地,即使是感冒发烧、手腕拉伤,也仍以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投身于技术钻研,准备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在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赛程的第二天,郑棋元和搭档在比赛中出现了失误,比分落后,形势高度紧张,但他们一步步稳扎稳打,沉着应战,逐步减小比分差距,最终超越了排名第一的五冠王韩国队,以763分的总成绩,获得移动机器人项目的第一名,勇夺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的首块金牌。本次夺冠,实现了中国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云南省本土培养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零的突破”、云南省本土培养选手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奖牌零的突破”。
相关新闻

图片头条

文明时评 更多…

专题专栏 更多…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 主办中国文明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广媒)字第211号